11月30日,浙江數字金融科技聯合會會長、聯合會金融科技倫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賁圣林教授,聯合會金融科技倫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參加了以“金融+科技 完善深圳創新生態鏈”為主題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調研暨大灣區專場調研啟動會,并發表主題演講。
賁圣林:
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
有利于扶持實體經濟
賁圣林教授演講
賁圣林教授首先介紹了其有關金融科技頭部國家、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的研究報告。
在他看來,全球金融科技領域有三大發展模式、三個主要的代表性國家,分別是市場拉動型、技術驅動型和規則推動型。其中,市場拉動型典型代表是中國,典型的城市像中國杭州、印度孟買、南非的開普敦;技術驅動典型的發展國家是美國,城市包括舊金山、西雅圖和中國的深圳等;第三是規則推動型,以英國為代表,英國的監管沙箱、監管沙盒等政策都屬于全球領先,代表的城市有倫敦、新加坡、悉尼,其監管規則相對比較簡單高效。
《2021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發布了按照金融科技發展指數(FDI)排名前50名的城市,北京位列第一,舊金山、紐約、上海、深圳、倫敦、杭州、新加坡、芝加哥、悉尼進入前十。
賁圣林說:“我們發現有一半城市來自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印度等國家的重要城市,金融科技頭部城市有這么多發展中國家引領,是非常難得的現象?!?/p>
隨后,賁圣林在演講指出,未來中國企業有兩大關鍵性機會,一是金融科技(FinTech),即現有傳統的金融機構利用科技創新發展,實現數字化轉型,一旦成功,將對高質量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二是科技金融(TechFin),即大科技公司利用新的應用、產品,延伸金融服務邊界,例如線上支付等。在這兩個機會中,后者更多適用于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人口眾多、但傳統金融服務覆蓋范圍不夠的國家。
最后,對于金融機構如何從中國走向世界,賁圣林建議,一是要用好離岸平臺,二是要提高品牌認知度,三是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四是要重視公司文化建設。
黃益平: 創新讓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黃益平在會上作了《數字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普惠金融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尤其是在數字普惠金融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不同區域的數字普惠金融水平差距已明顯縮小。
黃益平出席2020年“深圳金融賦能實體經濟” 調研“金融與創新”座談會 “不管你今天在中國哪個地方,只要你有一個智能手機、有移動信號,你就能享受差不多的金融服務。這一點確實是過去傳統的金融機構很難達成的,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秉S益平指出,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發布《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發現2011年全國各地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差別非常大,但2020年時,偏遠地區、農村地區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已經快速趕上來,地區間的差異明顯縮小。 黃益平認為,在過去這一段時間,數字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集中在三個領域,一是移動支付普及,二是大科技信貸,即大科技平臺用長尾效應獲客,同時積累大數據幫助支持信用風險評估,三是“寶寶類”投資等線上投資大幅度降低投資門檻,使得老百姓有機會直接投入參與貨幣市場或資本市場。 據了解,“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 是學術界引用率最高的測度中國數字金融發展程度的指標?!侗本┐髮W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1-2020)》顯示,中國的數字普惠金融業務在2011- 2020年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歷了早期的高速發展后,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速度近幾年有所放緩,但仍然維持了一個可觀的速度,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依然增長。 黃益平表示,我國數字普惠金融過去雖然已經取得了突破性增長,但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十四五”期間還需要一些新突破,尤其是在信貸規模、期限等方面實現突破,而且應更加集中地支持創新性企業、支持產業鏈中的企業。 他也提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在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的過程中也起到關鍵作用,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不僅是普惠問題,而且涉及到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 黃益平舉例說,數字供應鏈金融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業務模式,以往數字普惠金融主要依托于消費互聯網,而隨著5G的落地、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字供應鏈金融未來可能在對實體企業的直接支持、突破數字普惠金融以往在信貸規模和期限上的局限乃至風控上可能取得突破,對于支持創新、支持經濟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表示,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依然面臨著沒有很好的財務數據、沒有抵押資產等難題,如果利用大科技信貸的業務邏輯,用大數據等方法對準備上市或已上市的中小企業進行盡職調查,分析他們的市場價值、業務狀況等,來降低中小企業到資本市場融資的門檻,幫助他們及時獲得資金支持。 “目前已有一些企業在利用這種新型的業務模式,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創新讓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秉S益平說。 -END-
推薦閱讀
FinTech Insights · 報告 | 我們如何看待算法社會?《算法應用的用戶感知調查與分析報告(2021)》重磅發布
2022-05-30
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