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浙江數字金融科技聯合會和泰國國際法政大學聯合中泰多家機構舉辦的“中泰金融科技行業研討會”于線上順利舉辦。來自中泰兩國眾多專家、學者和機構代表,就金融科技的市場趨勢以及行業機遇與挑戰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巡視員楊竑發表了“穩步前行:持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主題演講,針對當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做了全面的解讀,以下為觀點集錦。
2022年是我國“十四五”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近期的國家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基調,鼓勵用科技手段改變和支持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總目標,支持普惠、加快數字化的部署與進程。楊竑提出,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脈,而支持穩健與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是金融行業的核心命題。
金融科技始終都在積極有效地賦能金融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金融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普惠民生的成效日益凸現。在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同時,金融機構在體制機制的創新、基礎設施的快速轉型、數字化服務能力的提高及從業科技人員的結構優化等方面表現不俗。楊竑提出,面對全球發展的新形勢、新挑戰,順應國家“穩健”發展,現階段的金融科技也應突出“保證質量,穩步前行”的總體原則。那如何“穩中有進”地推動金融科技地可持續發展呢?楊竑從以下幾方面為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了建設數字中國的發展目標。楊竑帶領我們解讀了國家戰略要求的三個“新”:
新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
新格局: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要求:體現在以下六大方面: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科技的自立自強以及金融創新的審慎監管。
縱觀行業發展,金融科技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楊竑指出,新機遇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
一是通過新型服務模式,高水平雙向開放的同時,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加強國際數字合作;
二是新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也催生了數字化融資模式,為市場主體注入融資活水;
三是新需求驅動多元化金融服務,加速了經濟結構和消費品質的升級,同時全球經貿合作急需便捷高效的一體化跨境金融服務;
四是新型技術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了底層支持,也促進了金融向智能化的躍進。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楊竑也簡要地分析了以下六方面的挑戰:
“兩個不平衡”,即不同群體與不同地域的發展不平衡;人才培養問題,主要體現在人才緊缺、知識結構更新即科技倫理問題;核心技術掌握不充分;監管科技應用不充分;數據安全及算法濫用問題。
二、堅持初心,保質保量,做實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是科技進步在金融領域深度融合的集成展現??萍紴榻鹑谧⑷氲氖莿撔碌乃季S、管理的工具和不斷發展的動力。楊竑認為,金融科技以四個方面的職能來體現“堅持初心”:支持、保障、推動和引領。
“支持”即工具,用以輔助業務運營與發展,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保障”即安全,7*24小時高質量、穩定運行,有效能力備份,網絡安全防護等;
“推動”則體現在信息技術不斷動態推動金融業務優化和能力提升,以及相關制度的完善;
“引領”是指一代又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通過金融科技帶來的全方位變革。
金融科技在繼承式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需建立適應性管理機制、基礎設施、保障性工具手段,以推動金融行業改革創新不斷前行。當前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多維的,但從金融科技創新的視角看,楊竑提出了幾個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推動做強產業鏈:強化技術創新應用的產業化意識,促進創新成果可復用、可推廣,并形成行業的規模效應,推動市場基礎類支撐技術與產品不斷走向成熟;
注重補齊軟鏈,面向軟件需求,急需建立生態化的發展環境:安全和數據的風險、運維和技術的風險、法律及科技管理風險等等是今天我們面臨的新挑戰,需要在安全可控和可持續的問題上,加大行業聯合攻關,聯合建設,以及發展生態的構建;
注重補齊軟鏈,面向軟件需求,急需建立生態化的發展環境:安全和數據的風險、運維和技術的風險、法律及科技管理風險等等是今天我們面臨的新挑戰,需要在安全可控和可持續的問題上,加大行業聯合攻關,聯合建設,以及發展生態的構建;
加快構建數據鏈:數據應用與保護的均衡關系是當前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重中之重?,F階段的發展是以個體機構的數據治理與應用、建立自身基礎共享數據庫為目標,未來應盡快形成社會公共資源數據庫和行業基礎共享數據庫,讓數據發揮最大價值。
三、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支撐行業的轉型發展
構建合理的新型基礎設施是賦能金融服務、發揮金融科技能力的最根本體現。楊竑認為,新型基礎設施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軟硬件、網絡、安防,在創新發展的今天,也應納入理論研究體系、實施方法論、相關基礎標準、甚至用戶體驗等內容。當前的金融行業要以“更準” “更好” “更穩”為發展目標,有序推進金融科技穩定、可持續發展。
更準:核心是數據,要讓數據說話,實現精準服務和風險防控;
更好:體現在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建立以用戶視角為中心、最大化的靈活組合服務架構;
更穩:金融機構全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夯實創新發展的“數字底座”。
“架構決定未來”,演講的最后楊竑表示,金融科技發展的硬核在于自身基礎設施的科學合理。她也再次強調了技術創新需注重的穩定性、有序性和可持續性。未來金融科技要強化理論研究,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自動化、工具化和智能化的效能,為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業務發展提供保障。
-END-
推薦閱讀
FinTech Insights · 報告 | 我們如何看待算法社會?《算法應用的用戶感知調查與分析報告(2021)》重磅發布
2022-05-30
2022-04-28